
对毛主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国际访问生涯中只涉及过一个国家汇操盘,那就是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非常紧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回顾更早的历史,特别是在抗战那个特殊时期,我国的党和军队对美国的印象一直是相对积极的。当时,毛主席甚至提出希望能访问美国,与时任总统罗斯福面对面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我党我军能够吸引美国注意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党我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其次是周恩来在外交上为我党我军所作的努力与宣传,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形象。第三则是当时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现象引发了美国方面的反感,使得延安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
1944年7月22日汇操盘,在经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批准后,由上校包瑞德率领的美国观察团飞抵延安进行访问。参与此行的还有美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谢伟思等人。当时双方的会晤气氛非常融洽,毛主席也表现得格外高兴。周恩来则趁此机会与谢伟思进行私人交谈,表示希望能访问美国,与罗斯福总统亲自交谈。
展开剩余59%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强烈反对。赫尔利性格傲慢,极其自恋,他始终站在蒋介石的一方,认为罗斯福应该支持蒋的政府,因此不应与延安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短视的政治思维,使得毛主席的美国之行再次搁浅。
1945年1月初,美国使团在延安期间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在这次接触中,毛主席再次向使团团长克劳姆莱少校表达了希望访问美国的愿望,并叮嘱他一定要把这个请求传达到美国高层,但需避免让赫尔利知晓。为了确保消息能够传达,他们决定先发电报给美国驻华指挥官魏德迈,希望其能替他们转达信息。
周恩来虽然对魏德迈并不十分熟悉,但仍然对他抱有一定的信任,认为由他转告的可能性更大。不幸的是,这一请求还是被赫尔利所知,赫尔利在罗斯福面前指责魏德迈的行为干扰了他的计划,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最终导致魏德迈不得不公开表示支持赫尔利和蒋介石政府,毛主席的访问计划因此再次失败。
1945年3月,谢伟思又一次造访延安。在这次交流中,毛主席第三次提出希望访问美国,并与罗斯福面对面探讨一些重要问题,以更加深入地沟通彼此的想法。尽管如此,赫尔利再次出面反对,令谢伟思无奈,只能失望地返回美国。而就在4月12日,谢伟思回国的当天,罗斯福总统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
时至今日汇操盘,许多美国的学者与民主人士对于赫尔利的作为仍心存怨恨,认为如果当时没有他的干扰,毛主席有可能成功地访问美国,或许那时的历史发展会截然不同。
发布于:天津市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